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太空播下梦想的种子

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3-02-28
   

       天宫课堂,是中国航天人的梦剧场,是无数少年追梦的起点。


12月9日15时40分,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开讲。神十三乘组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,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物体运动等现象,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。



今天15时40分,天宫课堂正式开播!这是来自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。那400公里天外的“最高讲台”,吸引了无数人仰望。


回首过往,2013年6月20日,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、张晓光协助下,在天宫一号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,演示了质量测试、单摆运动、陀螺运动、制作水膜与水球等实验。6000余万中小学生收看了直播。


曾经收看直播的少年,如今有的已经上大学,有的已经毕业,甚至成为了一名航天人。王亚平老师当年的教学已然开花结果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收到了2013年“太空班”学生写给王亚平老师的信件,纷纷表示8年前的太空授课给他们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。


8年后的今天,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“新教室”——天和核心舱,安排了“新课程”:太空转身、浮力消失实验、水膜张力实验、泡腾片实验等八大授课项目。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,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,在广西南宁、四川汶川、香港、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。


要讲授一场原汁原味的航天知识课,随时都可以,为何要将三尺讲台放置在无垠的太空?


教育的真谛,向来不拘于现场。这个现场,可以是大地上的教室,也可以是太空,更可以是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。星空浩瀚无比,探索永无止境。而太空授课,不只多了一份顶尖技术搭建的形式感和迷幻感,更是在“飞天”的大型现场完成的一场心灵碰撞、一场对于好奇心的回应。


梦想的远航,正是从这样一场心灵碰撞和回应开始的。青少年总是会对灿烂夺目、震撼内心的人和事一见倾心。很多瞬间的心灵碰撞,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造梦动力。


1998年世界杯,7岁的格列兹曼跟着小伙伴来到法兰西足球场。前辈齐达内和亨利在他眼前表演着这个地球上最炫的足球,无异于这个球童心中的“太空一课”,从此让他追梦不休,并在多年之后,成为世界冠军队的当家球星。


说到底,每一个领域的梦想传承,都是精神互动、升华的过程。课程如何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和少年心中的好奇心、想象力以及无限的激情撞个满怀。


在电影《我和我的父辈》之《诗》中,航天人筚路蓝缕的征程,被孔明灯这样一种意象诠释得淋漓尽致。两度失去航天员父亲的小男孩,小时候时带着妹妹点燃孔明灯,而妹妹长大后继承父母遗志,成为了一名航天员。


虽然那时,并没有太空授课和直播,但是那一声声试验中火药爆炸的巨响,那一次次飞上天空的孔明灯,以及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发射升空引发的举国欢腾,其实也和太空授课一样,是借由梦想的升空,照亮青葱少年的精神世界,指引他们“有样学样”。


我们从来都注重仰望星空,可当星空向我们投以人类文明的光芒时,没有什么际遇能如此写满神奇、催人泪目。其间的每一份荣耀、责任和使命,都是对科学探索史的致敬,是对未来探索家的嘱托。


这份荣耀、责任和使命,也是“亚平老师”们亲手种在少年心中的航天梦和名叫“未来”的种子——它们会永远存在,永远散发亮色。


若要人追梦,先有造梦师。天宫课堂,是中国航天人的梦剧场,是无数少年追梦的起点。可以想见,今天是航天员们在太空授课,未来则将是他们的“学生”授课。无穷无尽的接力和造梦,正是中国航天事业最美的传承篇章。




编辑|王磊

排版|甘琼芳

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推荐阅读
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
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更多澎湃精彩短评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